6070年代的臺灣,是屬於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自1965年至1981年出口成長極其快速,為此期間台灣經濟能保持高成長率的最主要來源,而且自1976年起對外貿易就由往年的入超轉為出超,出超金額幾乎年年一直擴大,且創下空前的紀錄。

 

但現在的台灣呢?卻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時候,台灣曾是「四小龍」中表現最為優異的經濟體,經濟競爭力居「四小龍」之首,也是新興工業化社會經濟成功發展的典範,成為後進國家或地區學習的榜樣。然而,在這短短五年多時間,台灣經濟優勢不再,已從「四小龍」之首變為「四小龍」之尾,為何台灣會變成這樣?也許現自還有人無法體會台灣經濟情況大不如前了。近年間,台灣經濟發展幾乎聽不到好消息,負面消息卻不斷,除了經濟增長乏力外,上市企業或大企業不斷出事,倒賬、倒閉事件不斷,經濟發展前景又不樂觀,自殺率又每年逐漸增加,但政府又有看在眼裡嗎?那些常常高喊要使台灣經濟復甦的政治人物,真的有做到嗎?

 

這些政治人物作秀的作秀、A錢的A錢,誰有真的認真去為人民做些什麼?也許有前人根本體會不到,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悲哀,現在物價上漲,但薪水卻沒漲,還要面臨裁員的情況,這是通貨膨漲的前兆,觀看現在的韓國,就以韓國的經濟成長率來看,台灣以往經濟成長率贏過韓國,但如果比較中國和韓國的經濟成長和崛起速度,「我們是不如」,過去韓國差台灣好遠,現在緊追在後了。台灣的經濟也有一部分跟台灣人民的民族性格有關,台灣並不像韓國那一的團結,而面對敵人的嗆聲時,不但沒退縮,反而更激起強烈鬥志,這就是大韓民族的雄心與自信;台灣卻沒他們這般的精神,我們是否也要自我深深的反省?

 

但「韓國能,我們不能嗎!這是最近許多討論經濟發展的媒體在言論中所透露出來的訊息,雖然決策總有判斷錯誤的時刻,失敗的經驗可為借鏡。同樣身處於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內戰爭、經濟加工出口…等形態,所以台灣還是有希望的,重要的是我們站在台灣土地上的人民不應太快的放棄,韓國不就是這樣撐過來的嗎?「他們行,我們更行!」台灣有迥異其它國家的自己特性,而這些特性都須要一套不同其它國家的策略來使之變成競爭中的優勢,台灣依然存在著優勢。

 

1997年金融風暴,重創韓國,韓國用不到十年的時間,使自己國家再創經濟奇蹟,從韓國的經驗看來,韓國並沒有以重建經濟為名,而進行社會福利的刪減。反而是邀請社會夥伴坐在談判桌上,共商重建大計。資方同意追求積極結構調整並減少輕率的裁員;勞工同意努力提高生產力並調整工資與工時以避免解雇;政府同意努力增加企業透明化、保障勞工基本權利並發展更廣泛的社會安全方案。所以說,我們可以從韓國中學到的地方,但是兩國在結構上的根本差異。在企業結構上,韓國以大企業為主幹像三星等,而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工會組織上,韓國工會以好戰強悍、動員力強聞名,而臺灣工會相形失色等這些差異,對於經濟政策的設計與施行上都會有不同作用,所以不代表適合韓國的東西就會適合臺灣,應去仔細考量台灣未來的走向。

 

未來裡,台灣經濟若能夠擠進全球經濟,我想那時候國際間不在會排擠台灣,若台灣經濟發生事情,我想全球經濟也將會遭受到損失,而台灣的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一定會帶領台灣往這目標前進!

 

而韓國,也許韓劇正熱和出現許許多多的哈韓熱潮,韓國文化在台灣正盛,有些人會以為會影響到台灣經濟,但在我看來對台灣不見得是不好的事情,因為在很多方面,台灣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有更多的選擇,而不再只有哈日和哈美這個選項,將有助於台灣國際貿易的均衡發展;因此,即使韓國經濟越來越強,他們始終是處在風險非常高的情況之下,只要三星,LG,現代汽車等發展不是很理想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會遇到非常大的危機。

 

台灣,除了政府政策上的問題外,經濟體質方面的問題也是可以有效克服的,整體來說,台灣的經濟體質還是優於韓國!如果以長遠來看,台灣的經濟還有機會再次加倍成長,政府尚可藉由財政、金融等政策來調整經濟發展的方向,台灣是需要突破現況,但要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創造出比過去更大的經濟奇蹟,關鍵就在於我們的政府是不是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與完整的策略!

 

我很希望那些整天吵吵鬧鬧的政治人物,真的能靜下心,認認真真的去搞好台灣的經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saku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